10月12日,“一带一路” 绿色植保国际合作创新论坛在南京农业大学举行。
本次论坛的召开,恰逢南京农业大学120周年华诞,校长助理王源超教授代表学校致欢迎辞。他表示,病虫草害是影响粮食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一带一路”倡议下的绿色植保科技合作是沿线各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共同诉求。南农自建校以来,一直高度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所高校、研究机构保持稳定的合作关系。学校获批建立的“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中国-肯尼亚作物分子生物学联合实验室”等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生了广泛影响。他希望本次会议聚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发展需求,以“绿色植保”为核心搭建跨学科、跨领域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交流平台,为全球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中心主任卢肖平、中国驻菲律宾达沃总领事黎林、菲律宾棉兰老国立大学校长Alizedney M. Ditucalan分别致辞,希望借此论坛增进与南京农业大学在绿色植保科技创新方面的合作交流,共同促进全球农业绿色高质高效发展。
南京农业大学分别与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中心和菲律宾棉兰老国立大学签订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进学校与国际机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农业科技成果、产品、标准、服务和人才等方面的国际合作。
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副院长董莎萌做专题报告,介绍了“一带一路”绿色植保国际农业科技创新院的设立背景及意义,感谢了绿色植保创新院建立以来国内外20余家合作伙伴的积极付出和大力支持。他从学院历史、学科设置、师资建设、主要研究领域及成果、国际合作、学生培养等方面介绍了创新院的牵头单位——植物保护学院的基本情况。在国际农业科技创新计划的框架下提出了“PEAK”合作倡议,希望借此机会,围绕“项目合作(Project)、人员交流(Exchange)、协议共建(Agreement)、知识共享(Knowledge)”主题,开启绿色植保领域内的全方位国际合作,推动“一带一路”绿色植保科技与产业共同体的建设。
论坛围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的核心议题,邀请瑞士纳沙泰尔大学教授Ted Turlings、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中心首席科学家Philip Kear、孟加拉科学院院士Tofazzal Islam、菲律宾棉兰老国立大学教授Joey Genevieve Martinez、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分子遗传所研究员Francesca Scolari、印度米兹拉姆大学助理教授Prashant Kumar Singh、南京农业大学教授胡高等7位专家,就农业病虫害防控基础理论研究、绿色防控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病虫测报培训与农情信息共享等三个方面做学术报告。
来自中国、菲律宾、老挝、意大利、缅甸、孟加拉、以色列、印度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高新企业代表近100人线上线下参加了会议。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中心高级研究员李结平,我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陈杰、国际教育学院院长韩纪琴等应邀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