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我校召开孔子学院理事会视频会议。校长陈发棣、副校长胡锋,肯尼亚埃格顿大学代理校长Richard Mulwa、代理副校长Paul Kimurto出席会议并讲话。孔子学院中方和肯方院长,我校国际交流合作处、国际教育学院、农学院相关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陈发棣在致辞中表示,埃格顿大学长期以来一直是我校在非洲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两校依托孔子学院、“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等平台和项目在人才培养、科研和技术示范推广等领域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合作,为肯尼亚社会经济发展和中肯友谊做出了积极贡献,受到两国领导人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2020年,在新冠疫情的严峻考验下,两校守望相助、合作抗疫,用实际行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
陈发棣指出,作为全球首家农业特色孔子学院,“十四五”期间,在做好中文教学、促进文化交流工作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校际合作交流平台作用,积极服务两校农业教育、科研和技术推广等领域的合作,为我校实施“1335”发展战略和建设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作出积极贡献。
Richard Mulwa高度赞赏两校多年来持续、深入、全面的合作。他感谢南京农业大学为埃格顿大学培养了大批农业人才,切实提升了学校的师资能力和科研水平。埃格顿将进一步深化与南农多领域的合作,全方位推动孔子学院可持续健康发展。
胡锋在会议总结时强调,孔子学院发展要秉持农业特色,融合多方力量,提升合作水平。他指出,2017年5月我校发起成立非洲孔子学院农业技术培训联盟,依托该联盟,我校在肯尼亚、莫桑比克、赤道几内亚、贝宁等非洲国家举办农业技术培训,在非洲国家产生了很大影响。疫情下,要积极开拓、勇于创新,探索开展线上农业技术培训,推进中国农业技术向非洲转移,为深化中非农业合作提供技术支撑。
孔子学院中肯双方院长李震红和Ogweno分别就语言文化、农业技术合作向理事会汇报了2020年的工作,提出了2021年的工作重点。农学院副院长王秀娥汇报了中国-肯尼亚作物分子生物学“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的进展,就孔子学院在人才培养、技术培训和示范推广中的作用提出了建议,希望孔子学院平台助推联合实验室的发展。
会议审议通过了孔子学院2020年工作报告、2021年工作计划以及孔子学院服务“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建设的具体举措。会议要求,将两校合作科研成果应用到肯尼亚当地生产实际中,促进当地粮食生产,为缓解粮食安全问题作出积极贡献。
据悉,南京农业大学和埃格顿大学的合作关系始于1995年启动的中肯高等教育合作项目。二十六年来,两校共同执行了中-肯园艺技术中心、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中-肯农业科技园区以及可持续农业与农业企业管理等重大农业教育科研项目,取得丰硕成果。截止目前,我校为肯尼亚培养了104名本科生和研究生,毕业后在肯尼亚大学、科研机构或政府部门担任高级职位。2019年5月,两校合作共建的作物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被科技部认定为首批14个“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之一。2020年12月,联合实验室获科技部战略性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资助。